好学网:让每一次开屏都有获得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征平  发布时间:2010-03-17  ★★★加入收藏〗〖手机版
摘要:“教师节”改名之事真是那么迫切么? ——对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张某教授…

“教师节”改名之事真是那么迫切么?
——对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张某教授

《中国青年报》3月14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张张树华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郑重其事地建议,将“教师节”改名为全民“教育节”或全民“知识节”,以利于全民更加重视教育。我们这位可爱的老学究先生(不一定真的年纪大,属笔者推断),不知哪一根神经搭错了线,竟然抛弃了雄辩还需事实的科学原则,在两会这么一个庄严的场合信口开河起来。也许是出于羡慕而“老夫聊发少年狂”吧,你看那在两会期间大放“雷”人之厥词的“取缔社会网吧”严委员①、“医改成功是悲剧”宗委员②、“扫色”王委员③ 和“百姓园”吴委员④等不都成了在网络中红得发紫的“雷公”“雷母”了么?原因我们可以不去深究,也不想深究,更不必深究,但其建议的理由因极具鼓惑性,我们就不得不深究的了。

张教授声称,“教师节变味了!它已演化为学生的送礼节、老师的收礼节,每年的教师节成了许多家长和教师关系的‘节骨眼’,成了学生和家长的‘一劫’”。真是这样的么?有依据么?全国大中小学教师每年“教师节”到底有多少人收到了学生或家长送来的礼品?农村中小学生大多是些“留守孩子”,家长常年在外打工,管理教育孩子都没时间,又有几个有闲工夫专程回乡送礼?“留守孩子”因家庭教育、家庭呵护的缺失,连吃喝拉撒都需要“妈妈老师”和“爸爸老师”的照看,又有几个能想到并谙熟成年人的送礼之道?即使有那也是极个别现象,这不正常的极个别现象又如何会使得“教师节”变成了“送礼节”和“收礼节”?据我所知,全国各地有很多中小学老师在“教师节”这一天为了让孩子也乐一乐,往往自掏腰包买来糖果跟学生同乐。当然,大学可能会比较严重,因为大学教授特别是带研究生的大学教授手里都直接掌握着学生的学分赐予权,他们也许会利用手里的赐予权启发甚至直接了当恬不知耻地要求学生来点“意思”,这一点在研究生院工作的张教授应该比普通民众都清楚。但是作为学者的张教授怎么能以偏概全,说教师节已经“成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一劫’”了呢?硬要说是“一劫”的话,那应该是大学生和大学生家长、研究生和研究生家长的“一劫”。

张教授的第二点理由是“有些学校也借‘教师节’之机分发钱物”。请问,广大农村中小学到底哪来钱物可分发?学校是事业单位,不是企业,政府不拨点款项,学校正常运转都成问题。君不见,公务员的津贴大风起兮甘霖降,而教师的绩效工资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呢。我们只要屈驾农村中小学调研调研就会发现,绝大多数学校全年的可用收入绝对够不上本地区某些官员一次公款消费的开支。分发什么?粉笔灰?当然,现在的大学大多是高收费,在没办法报批大的建设的时候,或者虽然在搞大的建设,为了互相攀比,不惜举债也可能要分发钱物。大学是中国教育的宠儿,经济方面往往是级别稍低政府部门不敢查,级别相当政府部门不好意思查,级别稍高政府部门不屑查,监督如虚设,审查走过场,自然就胆敢借“教师节”之机分发钱物了。而作为中国教育的弃婴的中小学校却是人人得而欺之,人人得而查之的。

张教授的第三点理由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设有‘教育节’或‘知识节’,而非‘ 教师节’”,我相信这个理由确实是张教授抱着“事实胜于雄辩”的态度查阅了大量资料后的伟大发现。但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有而我们没有或不敢明目张胆地有或者只是名称不同的东西,就一定是外国的好么?照张教授的逻辑,国家主席得改名“总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得改名“众议院”,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得改名“参议院”,张教授张委员两会结束摇身一变成了“张参议员”,多威风!难怪那些好不容易出了次国胜利归来的穷小子总是不忘向人们炫耀,因为他见到了比中国更圆的月亮!

陈云龙:《衣钵弟子吴美红》
  2004年暑假,我有幸再次担任高三语文教学,这样我就认识了我教学生涯中的第二批高中学生。师生之间彼此信任是教学相长的前提。暑假的第…
  • 好学触屏公众号虎力全开、杨帆起航!
  • 四大名著全套小学生版注音版
  • 诗词中的科学全4册
  • 曹文轩系列儿童文学全套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