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网:让每一次开屏都有获得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红楼一痴  发布时间:2010-05-06  ★★★加入收藏〗〖手机版
摘要:读了2010年四月下旬刊的《湖南教育》田心老师的一篇文章《请不要称我为专家》,感触很深,启发很大。当今能像田心老师一样如此虚怀若谷,不重名利的学人可谓少矣。…

读了2010年四月下旬刊的《湖南教育》田心老师的一篇文章《请不要称我为专家》,感触很深,启发很大。当今能像田心老师一样如此虚怀若谷,不重名利的学人可谓少矣。

当今这个时代很浮躁,学风很不理想,到处充斥着名利与铜臭。一夜成名,一夜暴富永远是热门话题,各行各业都如此。在教育界,在科技界,这种思想也在蔓延,流行。这是非常恐怖的,如此下去几十年后的中国教育与科技会十分艰难。

关于这个方面浙江大学的郑强教授在一次讲演中曾入木三分地进行了批判。他说,凡是可以买到的,我们都不愿意去研究,最终成了别人的奴隶,只能依附于人,听人摆布。比如我们的制造业,只要同类之中外国有比我们先进的,可以购买的,我们就不愿意花足够的精力去研究,诸如汽车等行业尤其如此。不能买的倒是研究出了大成绩,诸如两弹一星,胰岛素。因此近几十年我们出不了大科学家,大学问家,用钱学森先生的话说,就是“我们没有一所大学是真正培养创新型的顶尖级的科学人才的”。就是在这样一个学风浮躁的背景里,我们却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最庞大的教授群,博导群,专家群,大师群;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博士与博士后。这种所谓的学术生态是不是令人高兴呢?未必。当然,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理论上讲中国应该是教授,博导,专家,大师,博士与博士后最多的的国家。问题是,我们拥有这么丰富的“人才资源”,为什么世界前两百强的大学中国没有一所呢?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了。

在专家,大师,权威满天飞的背后,是浮躁,是急功近利,是弄虚作假,是厚颜无耻的学术腐败。我们有多少原创的东西?从大学本科生到研究生,再到博士生以至博士生导师,都有人不同程度地在剽窃论文,剽窃人家的科研成果。更有甚者,近年来博士生导师学术造假已经不再新鲜了,前不久披露的西南某大学的“长江学者”造假一案,从揭穿事实到最终认证并处罚,此过程有三年之久。这些无不深刻地暴露了中国学术界的极不正常阴暗面。学术的庄严被破坏殆尽,学术的神圣被这些所谓的“权威”消弭了。这些问题并不仅仅反映出中国学术的风气令人担忧,更反映出整个社会的诚信大厦岌岌可危了。不管造假的是什么人,至少他在本行业还是有一席之地的高等知识分子,用20世纪80年代的话讲就是“社会精英”,所以他们对学术的尊重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学术风气与潮流。据我所知,本科生的论文原创的恐怕不到千分之一。这些年轻人为什么会这样做?因为他们的老师都在抄袭,都在诓骗,都在为职称绞尽脑汁地找各种各样的关系发表论文,争取课题以及课题经费。乐于坐冷板凳,乐于潜心研究学问的人不是很多了,急于一夜成名的心态倒是普遍的存在着。

很多人往往就是这样,身处社会之中,总是抱怨社会的不公,抱怨社会的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可是自己从来不反省一下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自己有没有推波助澜地在搅和。当我们的官员在大谈反腐倡廉的时候,他俨然就是一个大清官,整个社会的腐败俨然与他无关一般。但是,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官员往往是十分可怕的。要么他真的是个大清官,但最终会是一个悲剧角色;要么他是个披着人皮的狼,为害一方的就是这种所谓的“清官”。而学术界这样的官员倒是不少,尤其是那些掌握着重权的“学阀”,“学霸”更是可怕之极。因此,有人著文指出,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分裂尽管由来有自,但是政府与社会应该要承担相当大的责任。比如学术界的体制问题,就是让发达国家看不懂的。一个博导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在某一级别的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就得取消博导资格。如果是在英美等国家,这是件很不正常的事情。一个教授在三五几年内没有发表论文完全可以理解。英国一个数学家潜心研究一个遗留三百多年的国际难题,在学术界“消失”五年。这五年里他没有发表任何论文,但是他解决了一个国际难题。如果是在中国,一个教授五年不发表论文不知道会遭到学校领导怎样的评价,在年终考核中是不是还算“合格”。

陈云龙:《衣钵弟子吴美红》
  2004年暑假,我有幸再次担任高三语文教学,这样我就认识了我教学生涯中的第二批高中学生。师生之间彼此信任是教学相长的前提。暑假的第…
  • 好学触屏公众号虎力全开、杨帆起航!
  • 四大名著全套小学生版注音版
  • 诗词中的科学全4册
  • 曹文轩系列儿童文学全套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