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网:让每一次开屏都有获得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平  发布时间:2009-11-29  ★★★加入收藏〗〖手机版
摘要:在熟悉河西生活的人们眼里,有两个渔湾市。一个渔湾市是行政意义上的,据说,隶属于岳麓区靳江村,这个渔湾市恐怕只有少数渔湾市“土著”知道。一个是广义上的,它北起湖大建设村,南抵中南大学,西靠岳麓,南接湘江。…

曾经有段时间,一个肄业于湖南大学的内蒙古文学青年李索伦在长沙繁华街区和北京西单裸奔,天下哗然。但是对于渔湾市的文青们来说,对此感觉不太多。他们大都觉得这个事情不值得效仿也不值得批判。只是,他们一致同意,这证明了文青们在这个社会被逼成这样。李索伦算来也是渔湾市文青群的人员,至于他何时曾经住过这里,无据可查。

裸奔不是所有文青的选择,而且,和这群特立独行的猪有关或者无关。有关的是,李索伦是他们现实处境的折射。无关的是,他们不会将这个裸奔的家伙看作英雄,最多说一句,那小子真帅!仅此而已。这个“帅”字应该是不痛不痒的。重要的不是帅,而是我行我素、天马行空、个性张扬。没有文青会觉得其他任何人比自己更酷。

“网中的蜘蛛或者蚊子”

文学青年们更多的时候亦是凡夫俗子。吃喝拉撒一样都不曾比渔湾市街边摆摊卖臭豆腐的小商贩要少。要做文学青年,生存还是要考虑的重大问题之一。除了TO BE OR NOT TO BE这个存在的终极思考,吃面包还是西餐也是他们每天要思索的。

在校读书的大学生文青多通过做家教来维持生活。家教是个单调无味的事情,每周数次面对一个智力平平或者没有上进心的学生常常会使他们心烦气躁。王啦啦大学本科在常德师范学院念英语,后来因为对于文学的爱好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师大文学院。当年这个在常德师院和湖南师大都是爆炸性的新闻。对于自信而聪慧的他来说,他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没有考第一,那才是不正常。因为有英语本科教育背景,他研究生一年级在外面给一些职业学院当英语代课老师,获得的薪酬也不错。后来他不愿意干代课的活了,觉得浪费时间,于是用赚来的钱买了一台二手电脑,努力地写小说,混迹各大论坛。逐渐被一些网友所喜爱。他满足于这种现状,并且幻想有一天,有维持生活的基本条件,在家一心一意写小说。他说,钱从来不是他最看重的,重要的是能用文字确证自我的存在和证明自己的价值。他还与渔湾市许多从事音乐或者美术的人有交往,偶尔也遇见那些会挣钱的青年,但他很少与那种人频繁接触。他最喜欢的诗句是北岛的那句“生活:网”。“生活就是一张大网,我们是蜘蛛或者蚊子。”王啦啦说,很多已经毕业的文青也许晚上会去那些摇滚青年开的酒吧当服务员,甚至有些人是乐队一员,能弹吉他或者唱歌。还有些人去河东挣生活,下班后坐公交车回到渔湾市,过着文青该有的生活。各种人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

填饱肚子后,他们会躲在房间里写字。对于爱情,他们很多时候都是过客,女孩们来无影,去无踪,像一阵煦暖和风。再次相逢,他们彼此会相视而笑,很少因为对方都挽着不同的异性朋友而感觉尴尬。

对于第二天早餐在何处的恐惧和对爱情的甜蜜期待,他们都毫无掩饰的能力。但是,他们往往抱持听天由命的态度,因为智慧的俄罗斯人说的格言是一定不会错的。坦然面对,然后开怀大笑。或者,对着墙角的蜘蛛网发上半天呆。

网上斗嘴网下喝酒

现在渔湾市的文青们和他们的前辈已然迥异。网络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据说,现在渔湾市范围内的文青们基本上都聚集在一个叫“多乐街社区”的论坛上。值得一提的是,“多乐街社区”原来叫“堕落街社区”,后来因为名称不符合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改成了现在这样。多乐街社取一度文青纵横,有些人在网络上有了名气后还出了书,比如古斌出版了《在堕落中永生》,熊远帆出版了《青春散场》,王小天出版了《樱桃》,还有些人比如王啦啦的《像香帕小姐那样尖叫》很快也要出版。他们都是现在渔湾市文青群体中的明星。现在这些文青会有机会经常一起煮酒论天下,相对于以前蜗居在这里的文青们,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够幸福的了。“拍砖”是BBS时代的文青们乐此不彼的盛大节目。但他们的网络掐架几乎没有转化为现实仇恨的,大概的情形是,刚刚在网上斗嘴完毕,就约好在麓山商业街某个小饭馆里喝酒,点少许菜式,叫几箱白沙啤酒,开始豪爽地推杯换盏。深夜,会有几个年轻人在街上踉踉跄跄地走着,口中却还在说着“王小波”或者“金斯堡”。网上网下,他们都不会虚伪地隐藏自己的粗口。堕落街的小老板们也许打死也不相信,那群喝便宜的白沙啤酒、抽软白沙香烟和满口脏话的年轻人,或许有一天会出几个红遍全国的作家。

他们过着网上网下,手提电话的日子,他们说,不管未来如何变化,对于文青们来说,有种叫“信仰”的精神将在这里流传不息。

天空不留痕迹,鸟儿已然飞过。渔湾市的文青们在滚滚红尘中流泪,嚎叫或者干脆沉默不语。他们在路上,流浪,行走,彷徨,说不定哪天向着远方,一去不复返。空留背影,徒剩一声叹息。世界花红柳绿、莺歌燕舞,又是一年。年轻的脸庞被定格,或者倏然消逝,再也难以寻觅。

李平: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现为《芙蓉》杂志编辑。